掌上春城讯近日,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(以下简称“省三院”)消化内科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超级微创为一名62岁患者剥离切除间质瘤。
62岁患者因“胃痛”到省三院消化内科就诊。消化内科医护团队了解情况后,为她进行胃镜检查发现:胃底前壁小弯侧近贲门处巨大肿物,大约3X3.5厘米,随即为她做了超声胃镜,发现隆起灶来源于黏膜下固有肌层,表现为低回声的占位,考虑为间质瘤可能。CT检查提示:胃小弯侧内壁黏膜下一实性占位,大小约3.6×2.2×3.2厘米,确诊间质瘤。
由于此肿瘤较大,靠近胃底贲门处,肿瘤血供丰富,按照传统治疗方法通常选择外科手术治疗。但近年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,这样复杂的病例可以通过内镜下手术进行剥离切除。因为内镜下切除的最新理念是超级微创的概念,在完整剥离病灶的同时,既保留了脏器的正常解剖结构,又保留了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,并且可以避免大范围的手术切除,术后恢复快,并避免相关术后并发症。
医护团队为她安排了内镜下治疗,采用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很快将肿物完整剥离、创面闭合。她在内镜治疗术中及术后无不适,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,术后3天开放饮食,治愈出院。
消化内科负责人介绍,消化道间质瘤,规范名称为胃肠道间质瘤,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,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,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肿瘤。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,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。随着瘤体的增大,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:腹痛、腹部包块、消化道出血、胃肠道梗阻。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、核分裂象数量以及是否发生转移等因素有关。完全切除的存活期明显高于不完全切除的病例。因此,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的情况。早发现、早诊断和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
